前幾天看到我的朋友圈,同事發了幾張我們曾經參與建設的鄭徐客專照片,標題為“奮斗過的地方”……看到這條筆直的軌道、望不到邊的鐵路,讓我想起來很多關于軌道和鐵路的故事。一轉眼,進入中國鐵建軌道公司已經8年了。20歲出頭參加工作,一切都是未知的,陌生的環境、不諳世故的我們以及到處漂泊的生活。這期間,我認識了很多不同的人,了解了這些人身后的故事。
他們有的是最后一批鐵道兵,素衣素食,勤儉踏實,放在人堆里完全找不到,樸素得令人感動。我能感覺得出來,即便是只當過一天鐵道兵,這個兵種給他們留下的記憶也是那么刻骨銘心。
他們有的是鐵二代,從小被父母帶著四處奔波,他們的父輩、甚至祖輩常年漂泊在鐵路建設工地上,他們對這個企業有著與生俱來的理解和歸屬感。
他們有是80、90年后剛畢業的大學生,受過高等教育,思維活躍,創新能力強,但職場畢竟不等同于課堂。公司人力資源部會根據學生初步考察情況、所學專業和特長優勢,采用師徒結對的方式進行技術專業的定向實習培養,讓他們的青春釋放在施工一線。
他們大多數都來自農村或郊區,吃得了苦,受得了罪,離開家鄉,選擇的是漂泊的日子;離開妻子,選擇的是擔當家庭的責任。盡管他們是寂寞的,但選擇了這個群體,就注定了游離。游離在城市的邊緣,游離在親人看不到、摸不著的異地他鄉。盡管他們是孤獨的,但選擇了這個群體,就注定了漂泊。整日與群山為伍,與鋼鐵為伴,獨自在外漂泊,冷暖自知。他們從不訴說,他們的妻子一個人帶著孩子寄居在異地的城市,照顧孩子的責任他們從無暇兼顧,只能埋藏在心底,想孩子看看手機的照片,聽聽電話那頭父母、妻兒的聲音,這就是他們的精神寄托的時候;他們從不訴說,因為工作忙,桌上的煙灰缸里滿是煙頭,一個又一個挑燈夜戰,加班加點工作,用尼古丁燃燒自己思維的時候;他們從不訴說,奮斗了大半輩子,半截身子埋黃土的人了,卻連一套房子都買不起的時候。
他們有的成功了,有的放棄了,有的依舊在奮斗和堅守。他們是我身邊活生生的例子,在各個崗位上演繹著各自的故事。(彭麗霞)
免責聲明: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。